一场与新冠病毒的“生死较量”
2020 年2月13日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支部总书记成守珍主任、队长朱庆棠教授到病区进行查房。当走进西一重症病房时,成守珍主任发现一名患者突然呼吸变得急促,血氧饱和度直线下降,以成守珍主任精准的专业判断,该患者需要立即行气管插管方能渡过难关。来自心外ICU的管床男护士唐宇君也同时发现了病情变化。说时迟那时快,罗益锋教授、匡教授、李智英护长、卫政登护长,大家非常默契,快速进入抢救角色。一场与新冠病毒“生死较量”的战斗打响了,抢救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。
两位教授首先给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,非常成功,一步到位。卫政登护长动作非常轻巧、娴熟、顺利地为患者进行了胃管留置。唐宇君在另一侧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。 “一针见血”、“太棒了!”,同室患者们竖起了大拇指,同时也发出由衷的“顶呱呱顶呱呱”赞叹声,所有的操作一气呵成,病人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、血氧在持续上升……“我们成功了!”。
接着,整个团队针对患者的特殊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,成守珍主任特别叮嘱管床护士注意营养等生命支持、气管切开及密闭式吸痰等集束化护理,并共同探讨学习了没有耳朵听诊条件下如何判断胃管的位置。此时有一名患者需要如厕,因为环境所限,病房上厕所并不方便。李智英护长不怕脏、不怕累,为了减轻患者因下床走动而增加耗氧量,导致呼吸困难的问题,李智英护长毅然帮助患者在床上解决了“便”的问题,同时与患者沟通,进行人文关怀。
驰援之前,成守珍主任凭借专业经验就预测到“战场”上患者的病情特点:“危重症患者一定需要人工气道进行生命支持,密闭式吸痰管是减少患者及医护人员感染的必需品”。 今天对患者顺利建立了人工气道,同时医院带来的“神器”为保护护士及患者起到了关键作用。护理工作任务虽然繁重琐碎,但是护士们都认真地执行两人核对制度,这里没有PDA,他们就人工核对,严防忙碌中导致差错的发生。
队员们说,今天很累,但快乐着,因为今天“非常团队”成功地挽救了一位重症患者!
成守珍主任与同事一道抢救病人
成守珍主任在指导队员进行集束化护理方案 李智英护长在护理患者为密闭式吸痰 密闭式吸痰管
文字整理:唐春苑 张红霞
指导:陈利芬